發布時間:2021/1/8 15:46:55
第一次接觸《思索》,是剛來公司不久,那會工資很低,我把《思索》征文當成是補貼生活的一種手段,我經常投稿,后來《思索》停辦幾年,等到再開刊的時候,也不復從前的積極了。
等我再次接觸到《思索》的時候,是擔任了思索編委會成員,而此時的我卻經常頭疼征稿問題。稿件數量不夠、征稿質量不高、這樣的惡性循環幾乎每期發生,經常是變成了所謂“政治任務”方可完成期刊。
徐總6月在群里的一番話,讓我重新審視起了《思索》。在保密管理中有一句話,叫“促進保密工作和業務工作相融合”。我把這個里面的“保密工作”替換成思索,竟發現其有了一些共通之處。《思索》寓意著思考與探索,如果《思索》脫離了實際,那便是空中樓閣、無根之萍。其實編委會一直在構建基礎,像給期刊定主題,就是希望同事們能有個思考的基礎,在基礎上發揮。
但是還是不夠,正如所有的管理體系中,領導重視往往排在第一位,往日的期刊中,很難發現各層級領導的投稿,現在公司弄了個基于“區塊鏈”的績效評價方式。在可內部公開的基礎上,各領導也可以在《思索》上做個基于“區塊鏈”的季度總結。讓部門員工了解部門規劃和任務情況,同時增加部門間的公開透明,提升部門間的協作。用這樣的方式營造領導重視的氣氛,員工們才能跟隨領導步伐,定時自我總結,有總結才會有更好的收獲。
《思索》貴在思考,當氛圍營造出來后,其實選題并不難,業務工作中,生活中,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都可以引發思考,一兩個小時即可成文,況且,一個季度才一次的征稿,會缺這點時間嗎?
華為有心聲社區,我們有思索雜志,希望確實有一天,《思索》能運營得更好,得到大家的認可。
推薦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