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示了“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擬進入審核環節的2016年度項目信息,其中涉及新能源、食品、標準物質、金屬等45個監測技術研發項目名列在內,一共獲得中央財政經費共計6.76億元。其中,由湖南銀河電氣有限公司聯合湖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申報的重點專項項目“重大復雜機電系統服役質量檢測監測及維護質量控制技術研究”獲得了立項支持。這充分表明了科技部肯定了銀河電氣在自主研發方面付出的努力。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主要圍繞計量、標準、合格評定(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和典型示范應用5個方向、11個重點任務:新一代量子計量基準、新領域計量標準、高準確度標準物質和量值傳遞扁平化、基礎通用與公益標準、產業共性技術標準、中國標準國際化,基礎公益檢驗檢測技術、重要產業檢驗檢測技術、基礎認證認可技術、新興領域認證認可技術和典型示范。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專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我國NQI總體水平達到并跑,在部分領域達到領跑水平:國際互認測量能力進入世界前3,為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做出實質性貢獻,研制計量基標準和測量裝置100~120 臺/套,研制國家標準物質500~600 項,計量科技整體水平躋身世界前列;研制國際標準200 項以上,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占同期國際標準總數比例由0.7%提升到1.5%,實現超過100 項中國標準走出去,研制基礎通用、社會公益和產業共性國家標準1000 余項,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的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標準水平領跑國際;填補社會公益和重要產業領域檢驗檢測新方法和核心技術300 項,新裝置51 臺/套,診斷產品70 種,實現重點領域檢驗檢測核心技術突破;建立6 套國際或區域領先的認證認可技術方案,重點領域認證認可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5 套以上全鏈條的“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我公司聯合申報的“重大復雜機電系統服役質量檢測監測及維護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圍繞重大復雜機電系統服役質量和維護需求,構建服役和維護質量與系統/子系統/部件性能參數關聯模型,突破服役質量狀態檢測監測及其系統優化關鍵技術,建立服役狀態質量指數表征體系,提出服役質量分析評估和維護質量控制方法,形成制定服役和維護質量工作規范、標準的體系和方法;以高速列車、大型風電機組為典型對象,形成開放式的服役質量評估與維護質量控制平臺。
近年來,湖南銀河電氣有限公司不斷加大對大型設備的計量以及質量管控系統研發力度。2010年,我國首臺10KV、1KA、0-400Hz的“變頻功率標準源”通過成果鑒定,這一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在變頻電量計量領域空白。隨后,起草了我國首個變頻電量計量標準:《JJF 1559-2016變頻電量分析儀校準規范》、《JJF 1558-2016測量用變頻電量變送器校準規范》。2015年底成立的銀河電氣子公司“湖南緯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生產過程質量管控系統”、TSmart系列振動監測分析系統等多次應用到大型裝備的質量管控體系中。
本次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表明了科技部對銀河電氣研發能力的肯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銀河電氣也將繼續加大研發力量,投入到國家科技計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