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示:動環監控系統一般組成
總體結構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由監控中心SC、監控站SS、監控單元SU組成,用于通信局站動力設備及環境的集中監控、集中管理、集中維護,系統可分為二級或三級結構。
01監控中心SC
監控中心SC是整個本地網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的監控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網的監控信息的統計處理及分析。監控中心SC一般由數據服務器、監控臺、打印機及網絡接入設備組成。
(1)服務器
服務器作為監控中心的組網核心,其內部安裝監控系統軟件的數據臺以及SQL Server數據庫軟件。其主要功能是對數據的處理、保存和轉發。
另外服務器中還安裝監控系統軟件的SC前端模塊,完成對各監控站(SS)的信息匯總和管理功能
(2)監控臺
監控臺是用戶監測和調控局站設備的工作平臺,它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及時處理設備告警,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便可實現查看局站設備的實時運行數據、調控局站設備參數的功能。
(3) 網絡接入設備
將來自不同傳輸信道的數據通過接口協議轉換等方式接入監控中心的局域網。
在接管監控站(SS)的控制權后,對于告警信息的處理與監控站(SS)相同 實時監視各監控站(SS)的工作狀態 可對監控單元(SU)下達監測和控制命令 統計生成各種統計報表及曲線圖,包括自定義報表的定制 權限管理,可分片區、分業務管理 在監控臺提供動態配置功能 告警立即打印、定時打印、屏幕拷貝打印 SC對全網進行時鐘校準
02監控站SS
監控站SS的設備配置組成類似于SC,但是監控站SS相對于監控中心SC的重點功能是設備監控和維護。一般情況下,除了與監控中心SC的配置相同之外,監控站SS配置有一個或多個巡檢臺。
(1) 服務器
服務器作為監控中心的組網核心,其內部安裝監控系統軟件的數據臺以及SQL Server數據庫軟件。其主要功能是對數據的處理、保存和轉發。
(2) 巡檢臺
巡檢臺實時對SU級局站設備進行自動巡檢,接收并轉發數據臺的各種測控指令,把局站監控信息傳遞給數據臺和數據庫作保存和處理。
(3) 監控臺
監控臺是用戶監測和調控局站設備的工作平臺,它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及時處理設備告警,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便可實現查看局站設備的實時運行數據、調控局站設備參數的功能。
(4) 網絡接入設備
將來自不同傳輸信道的數據通過接口協議轉換等方式接入監控中心的局域網。
以圖形或列表方式實時顯示本SS所轄范圍內各監控對象的分布狀況、工作狀態和運行參數 具有局站分片區、分設備監控功能 全網時鐘校時功能 自診斷功能,對監控系統本身的故障能發出告警 具有故障派修、回單及測試的閉環管理能力 具備與圖像監控系統告警聯動功能 實時接收個通信局站動力設備和機房環境的告警信息,具有分級告警、聲光提示、畫面自動切換、告警提示、短消息、告警確認、告警查詢、告警統計等功能
03監控單元SU

圖示:小型電量監控系統構成
1、準型SU(中、小模式)
在規模適中或規模較小的局站,智能設備較少時適用。如電信小支局、模塊局和基站等。利用監控服務器(或多串口網橋)等組網設備,搭建SU內智能/非智能設備及傳輸信道的匯接平臺,實現對動力、環境設備的組網,冗余串口設計,方便監控擴容,并實現對動力環境設備的閉環控制、與監控維護中心數據通訊,數據存儲等功能。其中監控服務器同時具有協議轉換和匯聚組網兩項功能;環境監控器則用來完成對環境量的采集。
圖示:大型動環監控系統組成
2、增強型SU(大模式)
增強型SU配置由一體化監控終端、協議轉換器、傳感器等組成,如需監控蓄電池單體電池電壓,則需增加單體電池監控器。適用于樞紐局、中心局、匯接局等設備數量較多,或要求實現就地管理的大型局站。
1、機房動力設備通過智能數據接口(RS232、RS485、RS422)或者增加采集傳感設備接入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實現設備運行正常狀態監測、異常狀態預測、在線智能故障診斷等功能。
2、動力設備及服務器、傳輸交換設備的工作環境,如溫濕度、漏水、消防等環境參量監測、機房空調監測接入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實現數據實時監測、告警閥值設定、告警預測、告警時結合應急預案采取相應處理策略,確保工作環境處于健康狀態,為設備可靠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3、機房作為重要的區域,機房的安防環境需接入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實現對機房門禁管理、入侵防盜報警管理、視頻監控、IP對講等功能,確保機房的安全防范,實現遠程無人值守管理,節約人力資源。
機房服務器、網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交換機等)支持SNMP(簡單網管協議),接入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實現對設備工作狀態監控,設定告警閥值實現預警功能,及時掌握提供核心服務各設備健康指數。
4、監控系統需支持靈活的組網方式,可根據現場提供的資源組建監控網絡,支持現場數據總線(RS485、RS422、RS232等)、TCP/IP、E1、ADSL、GPRS、3G(EVDO、HSDA、WCDMA)等方式組網。
5、對于分散的機房,需采用分布式應用、集中監控、統一管理的原則,實現機房無人值守。
1、數據ID(局站數)的限制
截止2010年,每個SC,僅能監控31個SS,每個SS僅能監控1022個局站,而每個地市中心監控的局站數目,已遠遠超過這個限制。
2、歷史記錄獲取的限制
隨著一點值班,多點維護體制的建立,要求管理的集中化,因此對歷史記錄的查詢、統計、分析成了動環監控系統必備的要素。由于局站數目的龐大,僅靠C接口(2003年,信息產業部重新修訂了這個互聯接口規范,稱為C接口標準)定義獲取歷史記錄的協議規范已無法獲取所有的歷史記錄。
3、智能門禁集中監控限制
在互聯規范中,僅對門禁的設備類型進行了定義,由于智能門禁在管理上的特殊性,無法象其它的動力系統一樣進行管理,它除了需要管理門禁控制器外,還需要對出入門禁的人員進行監控和管理,而在這方面,C接口是一個缺失。
4、圖像集中監控限制
雖然在標準定義中,SC功能上包括圖像監控的要求,但在C接口協議規范制定中并沒有體現對圖像監控的互聯定義。
5、其它的限制
在其它方面,如告警的獲取、局站狀態上送、超長機制、告警唯一性判斷、監控對象變更(增、刪、改)、自動上送處理、浮點精度定義、自定義設備的處理、設備型號的分類、采用字符傳輸時因定長限制導致傳輸不完整、特殊監控量的定義、多態遙信量的定義等都有值得探討和完善的地方,同時還要規范一些細節性的應用。